首页 > 综合 > 正文

每日热门:“医脉相承”名师带徒,打造行业人才“王牌军”

2023-02-11 19:14:54来源:金台资讯  


【资料图】

2017年,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深耕人才成长土壤,推出“党员带教双提升”计划,指定党员对业务骨干开展全面带教,助力青年人才发展。2020年,在累计带教229名党内外同志的基础上,工作党委对“双提升”工作予以深化,进一步推出“医脉相承”百对人才结对带教提升计划,从系统内外各领域精心遴选中西医、全科、医技、管理等多个领域的100名行业“名师”,与有潜力的优秀青年干部人才结对,通过“专业+管理”“轮岗+实战”等形式,为培养对象提供多元融合的培养平台,促进优质人才队伍打造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双提升。

机制引领,点对点个性指导明方向

依托“工作党委-各院级党组织”两级平台,逐步完善“医脉相承”计划从师徒匹配、方案制定到联系跟踪、考核评价的闭环工作机制,使人才培养方向更明、保障更优。一是结好“对子”。针对被带教对象的学科、岗位、单位、成长经历等不同特点,工作党委精选有潜力的“好苗子”和有经验的“种苗人”,为每位青年人才匹配最适合的带教老师,给结对培养工作打好关键而基础的第一步;二是开好“方子”。立足中西医、全科、医技、管理等不同领域卫生人才成长规律,结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及导师特长,由工作党委、人才所在单位、导师及学生四方共同商讨,个性化制定培养方案,签订师徒带教协议,做到“一人一策、有的放矢”。三是搭好“班子”。整合办公室、组织人事、科教、医疗、护理、中医等多部门力量,建立各单位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落实《区卫生健康系统领导干部对口联系人才制度》,跟踪结对师徒情况、关心人才思想动态,加强组织后勤保障,确保培养计划有力推进。四是压好“担子”。按照带教要求,完善评价体系,加强交流反馈。多家单位建立量化指标,为青年人才加压。如:每年有规定数量的病例收集;培养期内需完成至少3个月的上级医院定点培养(或进修);每年至少参加1次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交流、开展1项课题进行临床研究……中心医院还专门拟定《带教提升活动记录表》《评定考核表》,由党支部从思想、科研、作风、实绩等多个方面对带教双方进行打分,督促了带教质量的提升。

立体帮带,手把手言传身教铸匠心

师徒结对带教,既要带思想传医德承医风,也要带能力传技术承方法。为了使“医脉相承”的结对帮带方式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工作党委积极搭建平台、拓展渠道,并鼓励各基层单位“因院制宜”搭创新带教手段。一是开展跨区、跨院的“交叉式”带教。工作党委放眼系统内外、跳出区域限制,创新推动市级医疗专家带教区级业务骨干、区级学科带头人跨单位带教一线专科、专病人才。在“医脉相承”的导师库中,涵盖了来自中山、华山、市六、仁济、肿瘤、胸科、龙华、岳阳、曙光、一妇婴、长海等沪上知名三甲医院和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大咖”老师42名;在系统内,也探索建立了跨综合医院、社区卫生、卫管中心等不同层级或类型卫生单位的结对师生6对。甘泉、真如等社卫中心还专门组建与二、三级医院专家结对的带教小组,整建制推动带教项目落地。二是引入“双导师制”并联带教。一方面,实施临床医生“双导师”联动培养机制。如:利群医院为每个学生配备院内院外各1名导师进行带教,院外侧重前沿科研,院内侧重临床实践,两者紧密配合形成互补效应。另一方面,采用业务导师+管理导师“两路并进”的方式带教。如:长风社卫对医务科长的带教,在专业学科上聘请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予以指导,在行政管理上安排中心主任直接带教,实现了“复合型”的双提升效应。三是成立工作室“组团式”带教。工作党委建立“全国(上海市)名中医普陀传承工作室”、“杏林”专家导师团等带教团队。通过临床跟师、学习交流、巡诊带教、对口指导、理论研究等方式,为一线骨干搭建多样化的培养平台,提高本区中青年中医骨干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经验。10个名中医工作室以三年为带教周期,通过手把手的“传、帮、带”,分批培养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近百人。

比学赶超,实打实赛场练兵显成效

实践锻炼是最好的“试金石”“磨刀石”,也是最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蜕变的“大熔炉”“大课堂”。工作党委立足“健康普陀”建设进入“十四五”的重要窗口期,聚焦新冠疫情防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院内外给培养对象创造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一是“疫”线练兵。号召青年业务骨干全面投身核酸筛查、样本检验、集中隔离、医疗救治等前沿阵地,将“师带徒”作用发挥在防疫一线,推动青年人才在急难险重任务、复杂矛盾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练本领。上海本地疫情爆发期间,中心医院带教老师王雄彪、邓皖利与徒弟史兆雯、万光升共同奋战利群定点医院、泸定路方舱;人民医院闫佩毅在科主任相继累倒的情况下,勇担当,挑大梁,担负起了PCR实验室管理协调的重任;健促中心带教老师王新梅与徒弟孙遐心同时驰援卫健委抗疫工作指挥中心、流调追阳专班超60天……带教双方在这一特殊的“战场”上历练了真本领,更锤炼了好作风。二是项目“赛马”。定期开展“技能大比武”“擂台赛”等活动,在比赛和评比中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引入“项目负责制”,鼓励培养对象多接受现场教学,多独当一面承担工作项目。如:真如社卫全科医生瞿怡倩可独立担当“家庭医生双签约”工作负责人,依托导师中山医院资源,推进“1+1+1”双签约模式,带领40名家庭医生,结对108名专家,签约1203户家庭,将结对经验带到了签约工作中,更好地完成了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卫监所刘剑晨在监督办案中,邀请老师邹容参加案例讨论,学习办案、谈话、搜证、固证技巧,妥善处理了四维摄影中胎儿性别鉴定的证据认定问题,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在无证行医执法中适用的行政处罚种类提出了有价值的优化建议。

师徒结对传仁心,青蓝相接承仁术

五年来,从“党员带教双提升”到“医脉相承”,“名师”们以专注的精神、高超的技能、无私的品格,感染激励着330余名新一代“白衣接班人”,推动了一批又一批普陀卫生健康人才涌现。不少师徒团队荣获专业领域学科类市级以上奖项及发明专利,区级以上课题及创新项目立项超30项,部分青年医生入选市“医苑新星”“杏林优青”等人才培养计划;许多被带教的年轻同志在导师的言传身下,逐步走上中层干部、工作室负责人、项目团队长、市级协会委员等重要岗位,成功晋升副高级以上职称;一些高知青年骨干也因此成功发展入党或成为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在教学双方的互助、互学、互帮下,“医脉相承”人才培养计划如其名字一般,持续传承着行业前辈的医术与医德,把后备人才与业务骨干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推动自身成长与事业进步“双赢”的目标。

(来源:普陀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

关键词: 业务骨干 中心医院 家庭医生 中山医院 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