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每日热门:“微治理 暖故事”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暖心人和创新事

2023-05-05 20:23:31来源:农村大众  

编者按


(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用水用电等各种民生问题在村居高度集中,相互叠加、相互交织。为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各地在实践中探索了很多好方法、好措施,“微治理”背后有很多暖心故事,农村大众报字4月11日起开办“微治理 暖故事”栏目,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暖心人和创新事,欢迎大家继续踊跃投稿。稿件可以通过农村大众App投送,也可以发送邮箱:ncdzzbs@163.com,标题注明“微治理 暖故事”征文。

有了纠纷咱不怕,分类分级找专家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冯磊 杨霓)

“邻居家大棚遮光,我地里的蒜长不好,你们评评理,该咋办?”3月初,兰陵县芦柞镇秦庄工作区顾庄村村民王自远气冲冲地跑到村委。大棚遮光虽是小事,可王自远心里窝着火。

得知情况后,芦柞镇秦庄工作区党总支书记秦西合立马带着顾庄村调解委员会成员跑到地头调解。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邻居愿意补偿王自远200块钱,双方都表示这事了了。最近一个月,像这样的矛盾纠纷,秦西合与村调解委员会成员已成功调解了几十起。

在村调解委员会化解矛盾的同时,芦柞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也没闲着,一些村级无法化解的矛盾被送到这里。3月28日上午,芦柞镇信访办主任徐金虎就和来自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一起,调解一起婆媳打架纠纷。到中午12点半,矛盾还是没完全化解,徐金虎让当事人先回去吃饭,几个调解人则围在一起,继续讨论调解细节和下一步调解思路。

“村里化解不了的给镇上,镇上调解不动的给县里,但九成的矛盾纠纷都能在村里解决,到镇里或者县里的都是矛盾比较激烈、情况比较复杂、问题比较专业的案子,不是村里党员干部讲讲道理就能解决的,需要法律等专业人员调解。”芦柞镇人大主席张春年说。

说到矛盾调解,兰陵县可是有自己的招牌和特色。2013年,时任兰陵县司法局副局长苗立义就带头成立调解中心,挂牌“老苗调解”。因免费调解、常到现场调解、百姓有求必应,“老苗调解”很快在百姓中间小有名气。2019年,兰陵县整合网信、12345热线等资源,打造了“兰陵首发”App群众诉求网上服务平台,“老苗调解”成为兰陵首发的重点品牌栏目,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调解的结合。

“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出现新变化、新特点,单纯依靠明星栏目单个办案,效率和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需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资源,构建综合性的矛盾调解体系。”兰陵县群众诉求调解服务中心主任苗立义说。为此,兰陵县探索打造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化解调处机构网络,实现“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重大矛盾纠纷不出县”的闭环管理。

建立矛盾处理平台不难,难的是如何高效运转。“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是关键。”兰陵县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主任范文福说。兰陵县以县综治平台为核心,整合综治中心、信访局、兰陵首发、12345热线、群众诉求调解服务中心等部门力量,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实现了资源和信息互通,让群众诉求和初信初访实行“一个窗口”受理和“一个平台”处理,实现矛盾纠纷的分流、分类、分级办理。

“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倒逼调解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分类分流就是让专业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苗立义说。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内设综合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家事纠纷调解室、物业纠纷调解室等17个专业调解室,对全县范围内出现的重大矛盾纠纷和跨县区、跨行业矛盾纠纷进行受理和调解。同时,兰陵县17个镇街还依托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中心和信访等部门力量,设立镇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全县588个行政村和21个城市社区也建有专用调解室。借助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可实现矛盾纠纷的分流分级处理。

为适应矛盾调解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趋势,兰陵县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全县选聘了2272名专职调解员,组成专业调解员队伍,实现了调解队伍县、乡、村全覆盖。“我们按照行政争议、婚姻家事、物业纠纷、劳动争议、侵权纠纷、合同纠纷6大类型,吸纳全县有关领域82名骨干组成调解专家库,参与调处全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专业性强的矛盾纠纷;并发动农村乡贤、老党员、老干部等,组团调处镇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信访案件等。”范文福说。

截至目前,兰陵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接待来访群众43046人次,提供法律咨询9526人次,立案调解4238件,调处纠纷金额共计2614.8万元。

档案盒里千万家,“网”尽格中大小事

(农村大众报记者 陈茹 通讯员 于志君 刘雪雯)

“大爷,降压药我给您捎回来了,您记得按时吃。”潘海阳是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潘家庵村的一名网格长,负责服务144户人家。潘宗福老人接过药,爽朗地说:“现在俺有事,不用求别人,就找网格长。”

4月13日,潘海阳向记者介绍:“我的辖区内有4户家庭困难,他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隔三岔五我就去他们家里看看。没事,就陪他们聊天、解闷;有事,也能及时帮着解决。”

2022年5月,固堤街道在综治、民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为“一张网”的基础上,为辖区内各村村民,按户逐一建立“一户一档”的家庭档案。“档案建成后,辖区内每一户村民的详细情况,网格员都能够快速了解。”固堤街道信访办主任路通说。

“村里每户一个档案盒,户主是谁、家庭成员的职业、宅基地使用情况、综治保险是否缴纳等,都可以在一个档案中查询,方便得很!”潘家庵村党支部书记潘金章说,“网格员统一负责各类事务后,村民找人也明确。”

潘家庵村是个大村,按街巷又细分了4个网格。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总网格长,每个网格配备1位网格长、1位“芳华网格长”。网格长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志愿者等担任;芳华网格长则由驻村女同志担任。“调解婆媳矛盾、邻里纠纷这类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沟通,这方面女同志有天然的优势。”潘家庵村芳华网格长程飞飞说。

潘家庵村只是固堤街道村庄治理的一个缩影。网格员们做的,也远不止这些柴米油盐的琐碎事。

时间回到2022年8月,一场滂沱大雨,持续了一周,固堤二村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大雨连着下,沟渠排水排不及。我们一边开挖沟排水,一边入户转移老人。”固堤街道固堤二村党支部书记、总网格长王公起说。

雨下得紧,水积得深,老人走不出去,只能静等人来。“当时屋里的水没过了膝盖,老人紧攥着拐杖,在炕上缩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公起仍然很揪心,“看见我们来了,老人不停地抹眼泪,嘴里含糊不清却又努力地说着谢谢,一遍又一遍。”

老人名叫解林芳,今年98岁,是村里的低保户。她住的宅院地势低,雨水便顺着砖缝、院子倒灌进屋内。王公起家住在老人的西南角,离得近,走得也勤,“她没人照顾,我不放心。每天都过来敲敲门,问候一声。”

村民们轮流将老人一路背到大道上。固堤二村网格员解汝华说:“村里淹了没法住,老人无儿无女,知道她有个远房侄女。我们让她帮着照顾老人几天,等我们把老人的屋收拾出来后,再接回来。”

抽积水,晒物件,“老人的东西少,好收拾,主要是屋子旧,墙面渗水。”王公起说,等到天晴,村里买了两袋子水泥,给老人的宅屋外墙抹了一米高的水泥面,墙周围修了一圈散水坡。“最起码下雨天,房子不从墙面渗水了。”

在固堤街道,74个村有432名网格员,小到邻里纠纷,大到村庄规划,每一次的“战斗”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固堤街道建立的“街道党工委—工作片党总支—村党支部—街巷网格”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将绝大部分矛盾纠纷解决在了萌芽、化解在了基层,街道已连续3年获得信访工作示范镇街称号。

村级事项“码上”知,群众诉求“码上”办

农村大众报滨州讯 (通讯员贾海宁 张梦娜)“没想到动动手指头就能反映问题,还立马帮我们解决事情,这个平台真管用啊。”近日,家住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徐万粮村村民郭维珍提起“码上监督”网上监督平台,连连称赞。

郭维珍是镇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时,有群众向她反映,在自来水改造过程中,村里部分路面破损后,未能及时修复,对村民出行造成不便。郭维珍想到村里正在宣传推广的“码上监督”平台,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了扫二维码,在“码上监督”网上监督平台进行了反映,半个月之内,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码上监督”就要马上办。收到村里群众反映路面破损造成出行不便的问题后,泊头镇纪委立即联系包村干部和村干部,深入村内走访农户,实地到破损路面处查看情况。经调查,由于该村自来水管网改造需要开挖路面,造成村内近400米路面破损未能及时修复,造成群众出行不便。查清问题后,镇纪委联合村“两委”负责人及时与承建该村自来水改造工程的施工公司取得联系,督促施工公司抓紧赶工维修。经过十多天的紧张施工,破损路面全部修复完成,困扰群众的出行问题彻底解决了。

群众反映的路面破损问题能够快速解决,是泊头镇实施“码上监督”以来,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典型实例。据了解,泊头镇强化数字赋能,率先开展“码上监督”工程试点,平台涵盖村情简介、信息公开、网络监察三大模块和村情概况、三务公开、三资公开、问题举报、公开事项疑问、办理进度评价六大功能,实行“一村一码”管理,构建清廉村居“公开—问询—办理—监督—评价”监督模式。

“我们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依规依纪依法快速及时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泊头镇纪委书记李睿说。

自泊头镇“码上监督”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已覆盖全部36个村,注册4927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37.9%。上传各版块基础数据4.7万余条,形成了完备的基础数据库。通过扫描“一村一码”二维码,村务线上公开,村事扫码可见,真正实现全方位民主监督,做到村级事项“码上”知、政策事项“码上”问、群众诉求“码上”办、基层治理“码上”评,以小切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有了项目助手,乡村项目落地无忧

(农村大众报记者 周桐 通讯员 张萍)

在2月份注册联合社之前,沂南县岸堤镇高湖村党支部书记孟祥升做好了要来回跑多个部门的准备。为此,他对着手机上的日历,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挤”出几个尽可能早的时间段,“好几个村的合作社合并成联合社,不是咱一家一户的事,急呀。”

4月15日,孟祥升告诉记者,由中高湖、前高湖、玉泉庄、万佛山4个村合作社联合成立的四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已注册成功,注册流程快得出乎意料,多亏有项目助手。

孟祥升所说的项目助手,是沂南县岸堤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的项目助手团队,专门为镇域内企业、合作社手续办理、工作推进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以往,便民服务大厅内设立民政、社保等多个部门,为群众提供了很大便利,但独独缺少了为乡村项目服务的窗口。”便民服务中心主任王碧云介绍,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助手应运而生,从行政审批、经贸、国土、村“两委”中,选出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11名办事人员组成服务团队。

今年以来,随着沂南县“四雁工程”的开展,村党支部纷纷领办合作社,为了提高服务效率,项目助手团队推出“一张清单”工作模式,针对合作社、联合社,从名称、人员条件、证明材料、设立大会纪要、章程等方面提供了办理材料的清单。

孟祥升便是首批受益者之一。“工作人员田国琪主动靠前服务,一次性告知我需要准备的材料,并把联合社的模板发给了我。”孟祥升笑道,“我比着葫芦画瓢就行。”

“联合社的名称,前前后后改了8次。”孟祥升比了个手势,“在服务中心注册合作社名称时,总是涉及禁用名称,折腾了一上午。”当天,考虑到工作人员中午需要休息,自己很有可能下午再来一趟,老孟难免有些着急。田国琪上来安慰他:“我们实行延时服务,24小时不打烊,您不用着急,慢慢再试试。”终于,在试第8次时,联合社名称终于落地,此时已接近下午1点。

在联合社注册成功后,得知需要到行政审批局办理税务登记,孟祥升又有点犯愁。田国琪说:“没事,有我呢。”她依然全程陪同,从政务大厅取号到办理完税务登记,再到公章刻制成功,仅用了一个小时。

“联合社建成后的两个月,项目助手已经对我们进行了多次回访。”孟祥升很感动。

“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变化,需要我们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堵点、难点问题。”王碧云说,“项目助手沉下身子做好精准服务,对企业、合作社反馈的困难,团队成员分析研判,复盘总结。我们通过为乡村产业项目提供贴心服务,帮助项目落地生根,吸引更多人来投资。”

截至目前,项目助手已帮助36个合作社项目顺利落地。

特殊“小诊所”,善于“治未病”

白桥镇司法所人少作用大,化解矛盾促稳定

(农村大众报记者 王星 通讯员 孙延伟 范鹏)

商河县白桥镇司法所,是个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的小司法所——所长张聪和段秀山。虽然所小人少,但在当地群众的心目中,这里却是一个能帮他们解决大问题的地方。在当地党委政府眼里,这个司法所,就像一个特殊的“小诊所”,在两位“医生”努力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治未病”,为基层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解4个晚上

帮群众要回工资

“张所长,我来给你送锦旗了。”近日,白桥镇群众李某为司法所送来一面锦旗,以表达对司法所帮其要回工资的谢意。

李某在一家企业工作近半年时间,离职后与企业发生工资纠纷,长期讨要未果,最后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

接到求助后,他们两人耐心地了解纠纷的前因后果,并敏锐地捕捉到一个重要的线索:当事人入职该企业,企业并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但李某有上班打卡记录、工作照片及每月工资流水。显然,通过诉讼手段对解决问题是有利的。但考虑到诉讼标的并不太大,诉讼成本相对较高,司法所介入调解相对来说更简洁高效。

为调解这起纠纷,他们做了充足的准备,了解到该企业目前有多家连锁机构,且经营信用良好,没有任何民事诉讼。张聪以此为切入点,以法律作为“压舱石”,用情理为主要手段,既阐明法律后果,告知企业根据劳动法,用工方不签订劳动合同需要支付职工双倍工资;又以情动人,告知通过诉讼对企业的经营会造成损失。最终,企业同意补偿李某3000元工资。

历经4个晚上、十多个小时的调解,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也避免了企业因诉讼导致声誉受到影响,群众感激,企业佩服。

——一纸书面协议

化解包地纠纷

辖区内群众李某某一提起去年流转土地的事,就忍不住对张聪的细心调解称赞。

2022年初,李某某流转了王某承包的6亩耕地。当时双方口头约定租期5年,每亩每年价格为900元。当年10月份,王某突然找到李某某,表示当时确定的900元价格过低,要求当年开始每年流转价格调整为1000元,且李某某还需要补偿当年租金中的100元差价,为此双方关系闹僵。李某某遂来到司法所寻求帮助。

司法所认为,双方既然约定每年流转费为900元,就应当信守承诺。但由于二人没有纸质协议,任何承诺都难以在法律上作数。随后司法所在调查市场行情后基于公平原则,提出了调解方案:2023年以后的流转金适当提高至960元,2023年以前交付的流转金不再补齐。最终双方同意调解方案,并在司法所的指导下,签订了合同,握手言和。

细心调解,专业指导,不仅化解了纠纷,也让群众有了规范化经营的意识。

——拉家常说利害

邻里矛盾终化解

辖区一村内,村民王某为防止雨水倒灌进自己院子,将门前地基进行了加高,但是这样一来,雨水就会倒流向对面的李某家,两个对门的邻居为此积怨多年。

前不久,李某来到司法所,希望通过调解来解决问题。了解情况后,张聪马上赶到现场,看到王某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大,就主动与他拉起了家常。张聪先给王某讲解了公民有排除妨害的权利,同时反复耐心释法明理,使王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有可能走到打官司的地步,接着又趁热打铁给他讲起了“三尺巷”的故事,最终打动了王某,王某随后进行了整改,两家矛盾得以化解。

张聪介绍说,2023年以来,他与同事段秀山已调解各类纠纷30余件,调解成功率接近100%,解除了因纠纷化解不及时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隐患。

“下一步,我们将严守法律底线,继续本着‘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原则,找准法律与情理的结合点,重点在法律保障农民权益、乡村治理完善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画出法情融合的调解同心圆。”张聪说。

策划/整理 陈秀云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