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世界快讯:乌达,沙漠的尽头是绿洲

2022-12-12 16:22:15来源:金台资讯  


(资料图片)

上世纪60年代初,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距乌海市尚有近30公里距离。而此后不到40年,乌达区已经有近1/3的土地被乌兰布和沙漠吞没。在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乌达区始终把加强绿色生态屏障作为推进绿色发展、永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1964年,乌达区培育起一片小树林,这成为乌海地区城区内最早的公共绿地。上世纪90年代,位于乌达区马堡店的乌达治沙林场拥有林带1万多亩,是乌海市当时最大的绿地。

60年来,经过一代代乌达人接续奋斗,不断探索科学治沙方法,将防沙造林,治沙用沙相结合,绿色发展的脚步从不曾停歇。

从沙化严重的重灾区,到如今的大漠绿洲,乌达人民始终站在与风沙搏击的第一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青春、用智慧、用汗水、用毅力谱写科学治沙的壮丽篇章。

“推窗见绿、推窗见景”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乌达区全力推进实施文化口袋公园项目这一惠民项目,始终坚持将生态宜居、环境建设作为民生“重头戏”,大力实施增绿建园、增花添彩等行动,结合地域特色,新建改建了一批融“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园绿地,城区园林景观和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绿色已经成为乌达区生态宜居的最美底色。

乌兰淖尔镇是乌达区下辖镇,地处乌达区北部,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资源优良,根据地域资源优势,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打造成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绿色餐饮一体化的旅游小镇。同时,乌兰淖尔镇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化”工程,实现由“净”到“美”的转变,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现如今,经过治理的“小沙窝”不仅是乌海市民的休闲后花园,更成为乌海的旅游打卡地,现已成为进入内蒙古“西部风情”旅游线路的重要地区。

乌达区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认真贯彻“七治”工作部署要求,扭住关键环节,狠抓整治整改,高标准推进苏海图矿治理,年内累计完成覆土106.81万平方米、固化60万平方米、绿化94.3万平方米,选择柠条、沙棘、沙打旺等适宜本地生长的草木开展植被恢复,采空区范围内4处储煤场及废弃建筑物已全部拆除,并将用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今年以来,乌达区城区空气自动站对乌达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共监测338天(其中2天无效,有效监测天数338天),优良天数共计265天。空气达标率从2021年的73.8%升至2022年的78.4%,提高4.6个百分点,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换得来之不易的绿色福祉,家住新达街道的刘粉梅是林业局治沙站的一名工人,她的父亲也是一位林业人,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看着父亲植树造林,听着父亲讲解林业知识,耳濡目染,使她对绿色有着极深的渴望,对植树造林工作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和情感,在治沙场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而曾经困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沙”经过治沙人的坚持不懈也有了新的模样。青春献给大山、绿色留给后代,一辈子无怨无悔,像刘粉梅一样的“播绿人”在乌达区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对绿色的憧憬和对对家乡的热爱。

现如今乌达区这片沙地早已不是不毛之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湿地是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之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现在充满生机的沙漠绿洲和宜居的生态环境吸引着白鹭、灰鹭、天鹅、鸿雁、中华秋沙鸭等水鸟,它们纷至沓来,在黄河沿岸觅食、飞舞、嬉戏,整个湿地呈现出了万鸟翔集的绝美景象。

防沙治沙,驰而不息,昔日黄沙换上新颜,乌达区将生态建设、生态经济一同发展,书写着一个个“点沙成金”的传奇。(孙艺、庞文成)

关键词: 万平方米 城市生态 植树造林 已经成为 基础工程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