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看,3500年前的文物如何现场“保鲜”

2023-03-01 11:31:24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资料图)

3500年前的文物如何在考古现场“保鲜”?2月24日,在2022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修复师余腾飞展示了《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出土木车构件的现场保护》,揭开了文物现场“保鲜”谜底。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尼勒克县,是新疆伊犁河谷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青铜时代为主体的聚落遗址,曾入选201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7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高台遗存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一批木质车辆,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较为完整的木质车辆实物资料,包括车轮、车辕、车轴、车厢等部件,填补了国内早期车辆发现的空白,是中国车辆史上的重要发现。

由于长期埋藏于复杂的环境中,这些木质车辆本体较为糟朽,极其脆弱,迫切需要进行现场保护。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尝试考古发掘和现场保护同时进行,最大限度为文物“保鲜”。

“我们遵循最小干预、可逆性等文物保护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制定了保护预案。”余腾飞认为,对于考古发掘现场出土脆弱有机质文物的保护来说,环境控制最为重要,用遮阳伞、塑料薄膜搭成的临时保护棚仿佛一个“小型实验室”,“我们给保护和发掘工作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有利于木质文物保存的小环境。”

在清理环节,考古人员用竹签、毛刷、洗耳球等工具,小心翼翼地为这些在地下埋藏了3500多年的木质车辆清污“洁面”,再用特殊溶液为它们保湿“养颜”。

在对木车部件进行三维信息采集后,便需要从考古现场提取这些木质车辆,这是关键技术环节。由于木质车辆本体较为脆弱,大家担心提取过程中出现开裂、变形等情况,就先用特殊试剂对其进行预加固,再用经过防霉、保湿处理的无菌纱布包裹好木车构件,最后从考古现场提取。“真比照顾婴儿还小心。”余腾飞说。

提取出的木质部件依然要小心呵护。余腾飞和同事们用脱酸棉纸、医用脱脂棉、医用纱布、聚乙烯薄膜、泡沫板等材料,为提取后的木车部件创造了一个个安全稳定的保存环境。

“这次现场保护工作大约持续了一个月,比较成功。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有机融合、同步规划、同步开展,为今后类似的现场文物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说。

关键词: 考古发掘 无菌纱布 聚乙烯薄膜 基本原则 最为重要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