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天天热闻】“科创软肋”蝶变“产业铠甲”

2023-06-15 20:30:41来源:金台资讯  

衡变公司攻克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首安倩摄

高新区正崛起为湖南省“科创版图”中耀眼的“新高地”。李西摄


【资料图】

高新区发力将衡山科学城打造成湘南“硅谷”。毛云飞摄

高新区创新中心荣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李西摄

科技创新是民族复兴国运所系,时代竞争形势所迫,引领发展出路所在。2023年,衡阳国家高新区(下文简称高新区)科技创新喜讯接踵而至:高新区下一代信息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荣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衡阳高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科技企业孵化器跻身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衡阳国家高新区把科创“基因”融入发展“血脉”,数年如一日久久为功,锚定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目标,奋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现代产业核心区、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科创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量”,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而步履铿锵。

首创“UP模式” 打造“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打造“科创高地”,首先要打造“人才高地”,集聚“第一资源”。可衡阳不沿海、不靠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难,如何破局?高新区直面痛点,首创“UP模式”即“高校+园区”联动开展高端人才引进与科创团队落地工作,推动优质科研成果在衡转化。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定位,发挥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集群的人才“虹吸效应”,积极推进“人才雁阵”规划落实落地。先后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引进湖南省“5个100”科技创新人才14位,签约引进59名海归博士。

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后,关键要以促进人才聚集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让人才充分释放“产出效应”。衡阳高新区依托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组建衡阳市衡山科学城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衡阳市光纤技术产学研管理有限公司,聚焦人才引进服务、纵向横向课题项目申报、实验室及检测中心运营、教育培训等人才工作业务,探索人才项目产业化、市场化道路,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全链条人才高端产业。同时,为加速金融资源和科技企业全方位对接,出台了《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实施办法》,首期联合出资4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资金,解决科技企业初创期资金需求问题。

衡阳高新区坚持发扬“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服务精神,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努力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宜业宜居环境。用于引进人才的专项资金累计达2亿余元,建成总面积约6.9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全力打造素质过硬、担当作为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创新推出“驻企特派员”制度,选派多名科级干部派驻重点企业、联系人才团队,对常住衡阳和不定期到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生活起居、工作开展等“一对一”服务,努力使高层次人才在工作上“顺心”、生活上“舒心”。

攻克“科创软肋” 锻造“产业铠甲”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核,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支撑。但是创新和研发能力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企业发展的“科创软肋”。衡阳高新区一批龙头企业铆足干劲,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携手湖南大学,揭榜湖南省2022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之“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项目,完成世界首台330kV及以上海上风电平台用变压器及电抗器,攻克“卡脖子”技术,填补行业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30kV大容量海上升压站主变压器SZ-340000/330,应用于我国首个330kV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新能源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项目。采用自主研制+产学研合作的技术路线,攻克高电压大容量绝缘可靠性,抗斜振技术、防腐设计技术、运维的免维护设计技术、小型化轻量化设计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

项目设计生产的500kV大容量三相一体并联电抗器BKS-240000/500,是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世界首台500kV三相一体海上升压站电抗器,系我国海上风电一次设备实现国产自主化战略的再一次重大突破,并在粤电阳江青州一二期海上风电项目工程成功应用,切实提升我国电力装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

据悉,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达56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4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0万吨,将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转型和“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以衡变公司为龙头的衡阳输变电产业全力攀登技术高山,攻克“科创软肋”,锻造“产业铠甲”。超高压变压器领域创造38项世界第一、104项全国第一,已成为独步世界的国家名片,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祝融探火、蛟龙探海等大国重器都闪耀着“衡阳输变电”元素。目前已有220家规模企业集群集聚,全产业链主营业务年收入逾400亿元。

构建“四大空间” 涵养“两全生态”

目前,衡阳高新区全力构建“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园”“四大空间”,涵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全产业链条的“两全”科创生态,让科创能量无限澎湃。

众创空间让“种子发芽”。如果说创客是经济发展的“种子”,那么园区就是培育种子的“苗圃”,众创空间就是让“种子发芽”的关键角色。高新区与“启迪之星”合作搭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共同推进孵化基地——启迪之星(衡阳)孵化器建设。5年来,启迪之星(衡阳)累计培育企业149家。

孵化器促“幼苗”成长。“我们的初心就是坚决不当‘盆景’,而是促‘苗圃’成基地,为初创企业解燃眉之急,筑发展基础,让破土的‘幼苗’茁壮成长。”负责运营科创智谷的衡阳唯创企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邵黎阳直言不讳。

加速器“拔节孕穗”。“好比一个孩子,到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得补充必要的营养。同样,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必须施肥促其‘拔节孕穗’甚至‘开花结果’。”高新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携手众多运营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加速服务。”

产业园集“树”成“森林”。衡阳镭目科技系高新区第一批创业拓荒者,目前已发展成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拥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镭目科技专注于自动化检测和控制技术的研发,为钢铁工业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建设,打造“一键式”生产的数字化梦工厂,已成长为全国钢铁行业“参天大树”。如今,镭目科技先后在衡阳、长沙、北京成立3家分公司,50多项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0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经过30年接续奋斗,衡阳高新区科技创新硕果满枝: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6家,在孵企业达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4家,设立院士工作站7家,共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40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亿元,2022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87亿元。往日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衡阳高新区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焕发新彩。(邓小山、刘君山、廖承雄)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