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安徽:既是获益者,也是贡献者

2023-06-05 23:38:02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  

从“我与长三角”到“我们长三角”,一字之变,折射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自豪。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安徽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既是获益者,也是贡献者。”这是一位区域经济专家给出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获益者安徽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当前安徽面临的最大红利、最大势能。

那么这五年,安徽获益几何呢?

“太震撼了!”时隔一年多,到浙江长兴实训的半个月,依然让南陵县工山镇童村村党委书记汤厚如念念不忘。“浙江干部理念先进,乡村振兴朝哪干、产业兴旺怎么办,他们想得透透的。”

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安徽干部赴沪苏浙地区挂职、跟班学习,沪苏浙干部到安徽交流任职是一种常态。这种互动,为安徽干部提供了学习先发地区管理理念、拓展眼界、提升能力的机会。

今天,上海干部国际化的视野、江苏干部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定力、浙江干部倾力服务民营经济的精神,正通过安徽干部的“吸收再创新”,转化为推动安徽向上的强劲动能。

安徽干部东向“取经”的同时,越来越多沪苏浙“智力资源”直接投身安徽发展。

据安徽省人社厅统计,每年约有10万名沪苏浙毕业生来皖创业就业,为全省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贡献智慧。此外,近年来,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管理人才和专家学者被密集引进至安徽省属高校担任要职。

获益,同样体现在承接产业转移上。

中新苏滁高新区,70%的投资额、80%的项目数来自沪苏浙。中新苏滁高新区供图

数据显示,2022年,沪苏浙在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371个、实际到位资金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约占全省六成。

助力皖北振兴,沪苏浙也是用心用情。

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奉贤区,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分别与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8个皖北城市,开展结对合作帮扶,期限至2030年。

“结对子”并非走过场。干部互派挂职、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等,都在推进之中。

贡献者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5年来,安徽既是“受益者”,也是“贡献者”,既借势、也助势。

奉献,是安徽的底色。2020年7月20日,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的王家坝开闸泄洪。顷刻间,滔滔洪水奔泻而下,安徽沿淮地区饱受洪灾,但换来了淮河中下游的安澜。

2020年7月20日上午,阜南王家坝闸再次开闸蓄洪。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记者了解到,长三角境内水系发达,长江、淮河贯穿其中,境内河湖水库密布。在滔天洪水面前,安徽人民总是顾大局,用“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扛下所有”。

贡献还体现能源供应上。一直以来,安徽源源不断地向沪苏浙输送电力等能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基础。

贡献还体现在安徽的科技创新上。当下,安徽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12座,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对于这些科创“利器”,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打破行政壁垒,让大科学装置更好服务安徽、面向沪苏浙,实现共建共享。”

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安徽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既是“融链者”,也是“建链者”。时下,安徽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机器人、超薄玻璃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也为沪苏浙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配套机会。

位于合肥的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王夙素摄

安徽对沪苏浙的贡献,还体现农业和人力上。

农业,是安徽的根基。2022年,安徽销往沪苏浙地区的粮食分别达70万吨、230万吨、245万吨。与此同时,一批安徽名优特产也被端上沪苏浙老百姓家的餐桌。

人力,是安徽的重要资源。公开资料显示,安徽在外务工人数超过千万人,沪苏浙地区是他们务工的重要去处之一。他们用自己的背井离乡,成就所在城市的高速发展。

……

五年光景,虽然不长,但长三角三省一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格局已然形成,安徽借势国家战略取得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现阶段,安徽提出了“2027年经济总量冲刺7万亿”的目标。想要达成目标,进一步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势能尤为关键。

乘势而上,安徽正迎来新的绽放。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