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分众传媒第12篇:看好了

2023-06-03 04:41:49来源:雪球网  

这是我从0开始,分析分众传媒的第12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们讲到:

“下一篇文章,我们来看看分众近期的目标,也就是“几个5”的目标。


(资料图片)

随后,我们就会进入到对分众这个生意的总结性陈述上面去,这距离很多读者心心念念的投资决策,就已经不远了。”

我们接着来看。

01 几个5

上一篇文章,我们在分众几个被外界热切期盼的发展空间上,已经泼了一盆冷水,干脆,我把把另一盆也端上来、一起泼了好了。

2018年报中,分众提出覆盖500城、500万终端和日均到达5亿城市新中产的中长期目标以及“数字化”和“国际化”两个发展方向。

上面这些排比的壮观数字,看起来很美好,我们也很容易按照这些数字,去线性推算分众未来的成长空间。

比如,我们很容易会想拿目前终端数和500万的目标进行对比,然后得出未来的营收利润规模。

从2018年到如今,5年过去了,我想无需多言,这些年分众的表现,充分表明了线性推算是一件多不靠谱的事情。

虽然分众现在已经布局了几百个城市,但网上的说法是,分众主要的盈利来源,可能依然是不到100个主要的城市。

所以,对于分众这激动人心的“3个5”目标,我的看法是不一定能达成,就算达成,后面开发的点位价值,也会远低于原来的点位。

所以这个目标达成与否,其实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前面说的那些分众的增长逻辑是否正确,至于未来的空间有多大,交给时间和管理层,我认为是更好的选择。

02 没问题

连着两盆冷水下去,滋味可能不好受,但我想提醒读者们的是:

投资最主要的是判断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企业文化等持久的因素,对于未来的乐观想象和兴奋,是引诱你犯错的重要因素,切记切记。

分众的长坡——也就是市场空间,到这里讲得差不多了。

虽然我泼了很多冷水,但总体来说,我认为: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以电梯广告为代表的被动式广告价值的显现,以及分众的提价潜力,再加上非一二线城市的需求增加,分众的潜在市场空间是明显在的。

换句话说,对于分众而言,很快触及发展天花板的概率,不会很大。

好了,对于分众的“湿雪长坡”,到这里我已经讲了很多。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判断分众这家公司,是否是一家值得买入的公司,这会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决策。

03 今非昔比

对于如今的我来说,找到一家优秀的公司,已经不是我的终极目标了。

我想要找的,是那种尽量接近伟大生意的公司,那种做梦都想买入后、有机会持有一生的公司。

这种公司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是那种只需要很少投入,就可以持续提升产出的公司。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分众这个生意是这样的:

首先,从投入端来看,前面资产负债表分析时已经说过,分众没有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但是,分众需要净营运现金,主要集中在应收账款上面。

最好的那种生意,应收账款应该是很少的,这是分众这个生意的天然缺陷。

如果更细致一点看应收账款,我们会发现,一两年的应收账款分析用途不大,因为分众这个生意的应收账款,和经济周期是高度相关的。

但从长远来看,商业世界的发达会带来广告的繁荣,另外还有被动式广告点位的价值凸显,这是需求端的变化。

从供给来看,在一定既定的时间内,好的广告点位是有限的,这可能会让广告的“库存”逐渐供不应求。

如果这些情景出现,一方面,分众的价格控制权会提高,另一方面,分众也有了一定的筛选客户的权利,这时候,分众的应收款状况,有可能会得到改善。

从产出的角度来看,前面也说了不少分众有机会提价的分析,这里系统说一下。

04 提价权

关于提价的逻辑,分众管理层在多个场合都说过,例如2017年的一份公司调研记录中,有如下内容:

问:公司广告媒体未来的提价空间?

答:目前公司刊例价的增长基于三个原因。

第一,媒体数量的增长带动价格的增长。过去几年,城市内楼宇数量在增长,相应广告的版位数也就随之增长。

第二,分众传媒作为有效的线下媒体运营商,凭借渠道的领先优势和媒体资源的稀缺性优势,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定价权,从而推动了分众广告刊例价的逐步稳定上涨,为企业带来了业绩增长的空间。

第三,公司的千人到达成本目前而言相对其他媒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性价比也得到了广告主的广泛认可,保证了分众广告媒体的提价空间。

过去几年,公司的刊例价都有一定比例的涨幅,未来的提价也将继续保持这种可持续性的增长。

管理层讲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有效点位增多,分众整个广告网络的价值是会增加的,这一点在前面文中讲过了。

第二个原因,前面我也已经讲过,而且随着广告“库存”(点位、时间)更加紧俏,这种能力会更突出。

第三个原因,网上有人问过管理层这个“千人到达成本”,管理层没有对数据做正面回答,只是给出了上述回答,这也算是一个空间吧,只是不具有持续性而已。

05 总结开始

到这里,我可以对分众这家公司,下一个我自己的判断了:

我认为分众的生意模式“理论上”不错,但还没有得到“长期”的“实际”验证;企业文化“据说”可以;以上是湿雪部分,长坡部分没问题。

这几个引号我解释一下:

说生意模式“理论上”不错,是因为前面的很多分析,固然有数据和事实支撑,但由于三个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所以我说没有得到“长期”的“实际”的验证:

第一个因素,其实我在分众的第一篇分析文章中,就埋下了伏笔。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我的选股标准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过去10年中至少7年……”。

而在我写分众这些文章的2023年初,虽然2022年报还没出来,但肉眼可见的是,从2015-2022这8年间,分众在我两个指标上面,估计都只有6年能达标。

当然,1年的数据说明不了太多问题,但这也是我的这套标准背后的一些微妙之处——周期性公司,往往是需要时间才能证明自己的。

一般一个周期5-7年,所以10年,恐怕是两个周期的最低标准了。

第二个因素是应收账款,前文说过,理论上来讲,分众是有机会逐步改善应收账款、让自己这个生意变得更加强大、生意模式更加类似于“坐地收租”的。

但是,这毕竟还只是“理论上”的说法,快速发展没多少年的年轻的分众,是否会按照我写的这个剧本发展,还需要现实的考验。

第三个因素是江南春,这个话题有点微妙,但这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这也是一个我找了很多资料、思考了很久的话题。

有些读者可能担心江南春一个人占了分众太多业绩——按照网上的传言,分众有30%甚至50%的业绩来自于江南春,优质的大客户甚至都是由江南春来亲自对接的。

但这个不是我担心的问题,这更像是江南春个人能力强的证明。

如果分众最强大的地方,是这个生意模式本身,那江南春就好像巴菲特旗下内布拉斯加家具城的B夫人——当年据说她也是一个人可以贡献家具城30%的销售额。

关于江南春,让我犹豫的是另外一个事情。

前面我说过,江南春一定是个聪明人,另外分众能做这么大,江南春是灵魂人物。

可问题也就恰恰在这里,我们买分众的时候,到底在大多程度上,是在买分众这家公司?

这个问题该怎么理解呢?

下一篇文章,就是我的分众这一系列分析文章的最后1篇,我将展示所有你们想看的部分。

分众的下一篇分析文章,已经发送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分众就有了。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分众传媒(SZ002027)$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